大家都知道藥物可以用來治療疾病,亦可能會產生不良反應。到底甚麼叫做藥物不良反應?
藥物的不良反應,是指以藥物正常劑量去預防、診斷或治療疾病時,出現有害、不理想、可預期或不可預期的反應。藥物不良反應一般分為A、B兩種類型;A型不良反應是因為藥物本身過度的藥理作用而產生的,一般與劑量有關,是可預期,如抗過敏藥會令人思睡;而我們通常所說的“過敏”,就是B型不良反應,與個人的特異體質有關,與藥物劑量無關,如對抗生素過敏。
不是所有人吃藥後都會產生不良反應;即使產生不良反應,其嚴重程度亦不同。輕微者的如皮膚痕癢、噁心及胃腸不適等,在休息或停藥後會消退;但如果在服藥期間出現較嚴重的不良反應,如全身紅疹、呼吸困難及出現毒性反應等,就應立即就醫。其實,市民服藥後有任何不適,都應通知醫生或藥劑師,讓他們作適當處理,並將新的、嚴重的以及罕有的藥物不良反應通報衛生局藥物事務廳,以進行分析評估及採取適當的防範措施。
近年,本澳及鄰近地區都曾接獲市民服用購自網站或不明來歷的保健品或減肥產品後出現不適,甚至需要入院治療。經檢驗後,發現問題產品被非法添加一些禁用或作用強烈的藥物成份,大量及長期服用可能對健康及生命構成威脅。如果市民服食保健品或減肥產品後出現血壓異常、嘔吐、頭暈頭痛、視力模糊、心跳加劇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帶同所服產品以便作調查。
衛生局呼籲市民不應購買成份或來歷不明的產品,如對使用藥物或保健品方面有任何疑問,可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
來源:藥物事務廳
澳門日報
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