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 01 九月 2019 00:28

澳大科研重大突破 皮膚傷口治療新方法

 作者為  editor
評分此項目
(0 投票)

 

 

澳門大學科研又取得重大突破!澳大健康科學學院團隊最近發明一項新的治療技術,幹細胞球外用(無需注射)加速皮膚創傷癒合,開啟了皮膚傷口治療的新方法。此研究獲國際著名期刊《Theranostics》(影響因數8.063)發表。




68247568_3077808225593147_6741072645632032768_n_1_1_1_1_1_1_1_1_1_1_1_1

此研究以“來自人胚幹細胞的間充質幹細胞球無創使用後透過CXCL12-CXCR4信號軸促進傷口癒合"為題,由澳大健康科學學院副院長徐仁和主導,帶領其博士生王曉燕、蔣斌和鄭德景以及研究助理李恩琴等共同完成。吉林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助理教授孫慧妍協作進行了生物信息學分析。




澳大研究發現“人間充質幹細胞球"能直接塗抹於皮膚傷口,即使在低氧和炎性的創傷環境中,這些幹細胞球比單個幹細胞更容易存活,且能快速遷徙到傷口內部,幫助表皮重建和血管再生。這相較於傳統幹細胞注射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移植細胞的存活,並減輕了移植過程的痛苦。傳統上,用於移植的幹細胞大多來源於人體的骨髓、脂肪和臍帶等,這類幹細胞來源有限,細胞質量和活力不均一,存在病原體傳播的風險,骨髓採集過程中還會給患者帶來痛苦。澳大研發的新技術突破了幹細胞來源有限的瓶頸,利用人胚幹細胞在培養箱內源源不斷地分化成間充質幹細胞,其活力更強,形態和功能更均一。 




目前的幹細胞治療主要通過注射方式,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程度的不便和痛苦,且移植後的單個細胞活力低,很少能成功發揮作用。澳大的新技術將幹細胞以球體的形式直接塗抹於傷口,移植後的幹細胞球早期內肉眼可見,然後迅速遷移到傷口深部,並調動傷口邊緣的表皮細胞擴增和向中央遷移而發揮作用,移植的幹細胞在傷口癒合後逐漸消失,更為便利、安全、高效。




此外,由於幹細胞球可在常溫的狀態下儲運,這能為皮膚深度創傷的傷者提供新的幹細胞治療方法。為提高生物安全性,澳大團隊還在幹細胞基因組中插入了一個自殺基因,可以在傷癒後通過注射一種簡單藥物,去觸發該自殺基因從而殺死剩餘的幹細胞及其衍生細胞,從而避免腫瘤發生的擔憂。




是次研究獲澳大和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資助,相關技術已申請專利。有關該研究論文更多資料,可詳閱

上次修改於 週一, 02 九月 2019 03:05
editor

editor

www.happymacao.com
E-mail:
這個 E-mail 地址已經被防止灌水惡意程式保護,您需要啟用 Java Script 才能觀看

Social Profiles


想全天候知道澳門新鮮事?讚好我們的粉絲專頁吧!